“世界上最远的距离,不是你站在我面前,而是你的芝麻油正端上中国的餐桌。” 巴基斯坦,这个被称为中国“全天候朋友”的国度,在2024年对华出口金额竟然突破了200亿人民币!别被这个数字吓到,背后竟然是芝麻、铜矿、棉纱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商品撑起了全场。
有人调侃,这次巴基斯坦是真的用“芝麻开门”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。更有意思的是,这个邻居竟然把冷冻带鱼都卖得风生水起。现在问题来了,巴基斯坦到底卖给我们了些什么?为什么这些商品能让中巴贸易变得这么火热?
1. 铜矿卖出“天价”,巴基斯坦靠矿产撑起出口半边天
如果说2024年巴基斯坦对华出口的最大赢家,那一定是金属矿产。数据显示,巴基斯坦去年对中国出口的矿产总金额高达101亿元,占对华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。其中最亮眼的当属铜材,出口量达10.9万吨,总金额高达71亿人民币!
这可不是普通的铜矿,而是经过冶炼的高品质铜材。
巴基斯坦的矿产资源虽丰富,但工业基础薄弱,资源开发和冶炼能力有限。因此,大多数矿产都是以粗加工的状态出口到中国。比如,巴基斯坦的铅锌矿储量巨大,但由于开采技术限制,出口的锌矿石含量普遍较低。
即便如此,中国凭借强大的冶炼能力,成功将这些“吃不透”的矿石变成了高附加值的产品。
不仅如此,巴基斯坦还有丰富的铬铁矿和铁矿石资源。2024年,这个国家向中国出口了71万吨铁矿石和49万吨锌铬矿砂,尽管单价不如澳大利亚的铁矿,但总金额依然接近20亿人民币。可以说,巴基斯坦的矿产资源正在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“重要燃料”。
2. 芝麻“香飘万里”,中国吃货撑起巴基斯坦农业出口
说到中国市场对巴基斯坦农副产品的需求,芝麻绝对是“C位”担当。2024年,中国从巴基斯坦进口了17.76万吨芝麻,总价值超过16亿元人民币。这一数字让巴基斯坦成为中国第三大芝麻供应国,仅次于尼日尔和坦桑尼亚。
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爱巴基斯坦的芝麻?
答案其实很简单——中国人对芝麻油有着近乎执念的热爱,小磨香油几乎是每个家庭调味柜的标配。而巴基斯坦的芝麻不仅产量高、品质优,而且价格相对低廉,这让它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。
除了芝麻,巴基斯坦的水产品也在中国市场上混得风生水起。2024年,中国从巴基斯坦进口了近10万吨鱼虾蟹贝等水产品,总金额超过14.5亿元。其中冷冻带鱼更是成了明星产品,进口额高达356.5万美元。
中国人对带鱼的热爱,直接让巴基斯坦的渔民赚得盆满钵满。
3. 棉纱、棉布大抢镜,巴基斯坦纺织品成新宠
除了矿产和农副产品,巴基斯坦的纺织品在中国市场也占据了重要地位。2024年,中国从巴基斯坦进口了价值36.5亿元的棉纱、棉布等纺织原料。要知道,巴基斯坦可是全球第四大棉花生产国,常年为中国的纺织行业输送优质棉纱和棉布。
巴基斯坦的棉花品质优良,加工成本低,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。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,对棉纱和棉布的需求量巨大。可以说,中巴在纺织业上的合作,几乎是“天作之合”。
不仅如此,巴基斯坦的服装产品也在逐渐进入中国市场。2024年,巴基斯坦出口到中国的服装及衣着附件总金额达到了5.5亿元。这些服装大多以牛仔布、家用纺织品为主,既实用又便宜,深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。
4. 从松子仁到大理石,冷门商品也“爆单”
除了矿产、农副产品和纺织品,巴基斯坦还有一些“冷门”商品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俗。比如松子仁,2024年巴基斯坦对华出口了200万斤,总金额突破1.3亿人民币。中国人对松子的热爱,显然已经超出了单纯的零食范畴。
此外,大理石也是巴基斯坦对华出口的“潜力股”。作为世界上大理石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,巴基斯坦的大理石质地细腻、花纹独特,备受中国建筑行业的青睐。2024年,中国从巴基斯坦进口了23万吨石材,总金额接近2.7亿人民币。
结语
巴基斯坦对华出口突破200亿人民币的背后,不仅是两国经济合作的深化,更是全球化经济链条中中巴互补性的体现。从铜矿到芝麻,从棉纱到带鱼,巴基斯坦用一系列看似普通却又默默强大的商品,成功打入了中国市场。或许,这正是中巴友谊的另一个侧面写照。